青海乐都:一棵香菜从田间走向市场

盛夏时节,万物并秀。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吴家庄村香菜种植合作社的田野里,一垄垄翠绿的香菜鲜嫩的叶瓣带着晨露的清润,独特的辛香在风中弥散,沁人心脾。眼下,200亩香菜正迎来第二茬采收旺季,数十名村民穿梭在田垄间割下菜株,分拣出齐整的品相,装车从地头运出。
“香菜可是‘短平快’,从下种到采收就50来天,周转快、见效稳。”吴家庄村驻村干部徐有庆介绍,今年,香菜种植合作社在蔬菜技术推广中心的支持下,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项目、增施有机肥、开展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,有效提升了香菜的产量和品质。目前,基地香菜平均亩产达1500余斤,亩均收入突破3000元,较去年实现稳中有升,账本上的数字透着实实在在的底气。
香菜采收。王雪莉摄
田间分拣香菜的吴大姐就是受益者,家里的闲置土地流转后,她成了基地的“上班族”:“每天在这儿忙活,一个月能挣三四千!”如今,像吴大姐这样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的村民已有20多人,合作社全年累计带动务工超2000人次,让“守着土地挣票子”从愿景变成了日常。
为确保香菜“新鲜出山、高效入市”,当地早已搭起了“基地+合作社+电商”的立体化销售网络。每天傍晚,满载新鲜香菜的冷链运输车准时启程,一部分直供乐都区本地蔬菜交易市场,成了市民餐桌上的“时鲜”;另一部分则通过电商平台“飞”往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一线城市。凭借挺拔翠绿的品相和浓郁鲜爽的口感,乐都香菜在各地市场“圈粉”无数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山间翡翠”。
香菜采收。王雪莉摄
近年来,洪水镇锚定“特色兴农”,把香菜种植作为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,通过“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串起小农户与大市场。从统一育苗、科学种植到集中采收、冷链储运,一条集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逐渐完备,让“小香菜”有了“大格局”。
“下一步要往规模化、品牌化、标准化走,让香菜产业既‘绿’又‘优’。”未来洪水镇将推动产业链延伸——开发香菜干、香菜酱等深加工产品,提升附加值;注册区域公共品牌,讲好“乐都香菜”故事。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,这株带着泥土芬芳的香菜,正以蓬勃的生命力,汇聚成富民强村的“大动能”。(张莉萍、王雪莉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